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到底是「將」? 還是「士」?

「大將」的養成,通常需要從基層開始,長時間的淬湅,才能培養紮實的能力與豐富的經驗;待其成大器之後,始能獨當一面、擔負更重大的責任。然而,我們卻經常發現,將一個優秀的基層主管升上中階主管(將)後,才發現其無法勝任中階主管的工作,有些甚至還需要高階主管協助「善後」,原因何在?

一個基層員工(兵)若是擁有好的能力、努力完成主管交付的任務、甚至時有創意,就容易被拔擢為基層主管(士);而基層主管的職責,就是要能有效帶領一群部屬完成任務。若能如此,便容易為主管青睞,升任為中階主管。

中階主管是公司承上啟下的核心骨幹,擔負部門營運的主要成敗;所以,除了執行能力、專業知識與部門管理都要具備一定水準之外,還必須具有「獨立積極主動思考」的特質,才能有效思考調整部門定位,進而不斷提升該部門的價值,增加對公司的貢獻度。否則,升上中階主管後若僅能忠實的把關部門營運,任何需要突破現狀有所改變時,還需高階主管下指導棋,才能亦步亦趨;那麼,名義上雖是獨當一面的「大將」,實質上仍是被動接受指示才能帶兵打仗的「士官長」。

一名極優秀的「士」,何以未必能提升為「將」?究其根源,關鍵在於「思考習慣」「任事心態」

思考習慣,指的是習慣思考範疇的大小。一名基層人員的思考範疇,大體就是所屬部門及自己職務範疇;升上基層主管後,頂多擴及所屬部門及所帶領的小單位。但這樣的思考範疇都是有所侷限的,必然無法提高對事情的判斷力,更不可能產生突破性的思維。真正能提高判斷力與突破思維,須有更廣闊的思維習慣,能夠跨越自己所屬部門,而這便是「將」的思考範疇;甚至更高層次的大將,其習慣思考的範疇能及於整個公司與產業。因此,思考範疇的大小,就是分辨能否成「將」的重要關鍵。

至於任事心態,關鍵在於「被動」或「主動」。優秀的基層員工或基層主管,往往存有強烈意識想把主管交付的任務做好,因此,他會傾注百分之百的心力,全力達成任務。久而久之,他會形成「主管交付、努力達成」的標準動作,不自覺落入「習慣性等待主管交付」的慣性,進而形成一種「被動的積極」。因為是「被動的積極」,便喪失「主動的積極」思考如何提升職務價值自我豐富化工作內涵的能力,也就是缺乏大將「獨立積極主動思考」的特質。

所以一名將,是必須習慣擴大思考的範疇,而且能夠獨立積極主動提升職務價值,才能產生突破性的思維改善部門營運,進而提升部門的功能定位,甚至能轉變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。因此,思考習慣與任事心態就是成為大將的先決條件,可稱之為「將心」;而「將心」便是我們觀察人才是否為「將才」或是潛力人才的重要指標。

若將層層人員「職」與「心」是否匹配,作為一個檢視的角度,約略可得到下列矩陣:

如上表,一個「心大於職」的人員,必然會成為組織中的「潛力人才」;當公司想要刻意栽培時,便能得到相應的成效,使公司與人才兩相得利。若是「心等於職」的人員,雖能夠將現有職務做好,卻無法再向上提升,最終僅能扮演萬年科員或萬年基層主管的角色,殊為可惜。若是「心小於職」,特別是中高階主管出現「將職士心」甚至「將職兵心」現象時,則不僅無法發揮出「將」應有的功能,甚至會拖累部門績效,其造成的影響程度很大,必須特別留意。

因此,主管在讀人識人時,必須留意其是否具備「將心」,期能真正拔擢出能力與格局都能與時俱進的潛力人才,也不至於出現「恨鐵不成鋼」之憾;對於已擔任「將職」、「士職」但「心小於職」者,則要特別留意其適任狀況。至於對個人來說,則可自我檢視是否具備「將心」,從而不斷刻意擴大思考範疇、提升主動的任事心態,透過逐漸培養將心,走向將才,最後走向將職。(Y80506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文取材自「聯強EMBA」,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杜書伍 (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

台幣帳戶轉入外幣帳戶/外幣帳戶轉入台幣帳戶教學(台灣銀行)

1. 台幣結構外匯存款 (也就是台幣帳戶轉入外幣帳戶)

https://ebank.bot.com.tw/NNBank/DemoPage/TWDChgFxDepBuy.pdf


2. 外匯結售台幣存款 (也就是外幣帳戶轉入台幣帳戶)

https://ebank.bot.com.tw/NNBank/DemoPage/FxDepChgTWDSur.pdf


資料來源:
https://ebank.bot.com.tw/NNBank/FreshmanTeach.asp#

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

如何用CPU-Z看出記憶體為DDR3 1333 或是 1600

CPU-Z 簡單說就是一套用來檢測PC內部硬體的軟體
你可以很容易知道該台PC的CPU 外頻 倍頻 L1~3等資料
但他並沒有直接寫出記憶體為何種,頂多就是寫出DDR3


首先我們可以從SPD的最大頻寬(最大帶寬)去看,像上圖為PC3-12800 (800MHz)
在對照下圖顯然可以知道記憶體為DDR3-1600
這樣就得到了答案~但其實有些人有看上圖內存頻率,如果照圖中的665 * 2 = 1333
照理說該PC的記憶體應該為DDR3-1333,為何會變成DDR3-1600
那是因為該電腦CPU不支援1600,故自動降頻為1333,所以還是看最大頻寬比較準~



科學家教猴子用貨幣,有錢後舉動驚人

亞當·斯密說:“只有人類才有貨幣交易的本領。”如果猴子會使用貨幣,會發生什麽9?


微觀經濟學家設法弄清個體會如何選擇。不僅想了解個人到底買了什麽,還要了解其洗手頻率,是否會成為恐怖分子,而有些經濟學家甚至把研究對象擴展到人類活 動之外。

基思·陳,華僑移民後裔,33歲,衣著時髦,頭發短直,十分健談。原就讀於斯坦福大學,一度被政治學沖昏頭腦,後徹底改頭換面,主修經濟學。如今,他是經 濟學副教授,在耶魯大學任教。陳的問題是:如果我能教會猴子使用貨幣,那又會是什麽情形呢?

陳選擇的理想猴子是僧帽猴,“它們頭很小,”陳說,“主要關心食物和交配”, “就像欲壑難填的餓死鬼,永遠也吃不飽。”對於經濟學家而言,僧帽猴習性如此,自然就成了絕佳的研究對象。

耶魯-紐黑文醫院的心理學家勞裏·桑托斯給他提供了七只僧帽猴—四只雌的,三只雄的。其中最重要的一只猴子,取了中央情報局特工的名字:費利克斯。這些猴 子共同 生活在一個很大的開放式籠子裏。籠子的一側連著個很小的籠子,這就是實驗場地,一 次可以容納一只猴子參與實驗。陳在直徑為1英寸的小銀盤中間鉆了個眼,這就是貨幣, “有點像中國古代的銅錢。”


實驗的第一步,讓猴子認識到硬幣是有價值的—這費了不少工夫。陳和他的同事給某只猴子一個硬幣後,就會亮出食物。只要那只猴子將硬幣扔給他們,猴子就會得 到食物。這樣持續了好幾個月,猴子終於明白:硬幣可用來買食物。實驗證明,猴子對不同食物具有各自強烈的偏好。將12枚硬幣放在一個托盤裏,這是一只猴子 的最大預算;然後給它提供食物,例如一個人賣吉利(Jell-O)果凍,另一人賣蘋果片。這時,猴子會根據自己的喜好,把硬幣送到不同的研究人員手中,隨 後得到已分好的“好吃的”。


現在,陳在猴子的經濟生活中引入了價格沖擊和收入沖擊。我們假定費利克斯最喜歡的食物是果凍,而且通常情況下,它用一枚硬幣就能獲得三個。如果一枚硬幣突 然只能買到兩個,它會如何反應呢?令陳吃驚的是,費利克斯和其他猴子的反應十分理性。 某種食物的價格上漲時,猴子們就會少買;價格下降時,就會多買。經濟學中最基本的法則不僅適用於人類,而且同樣對猴子有效:需求曲線必定向下。


到目前為止,猴子們在花錢上與人類同樣理性。針對個體(例如短線股民)的類似實驗發現,人們作出這種非理性決定的概率與猴子差不多:“從統計學角度分析, 猴子與大多數股票投資者幾乎難分伯仲。”


一天,實驗室最奇怪的一幕發生了:費利克斯疾速跑進實驗室,但它沒有拾起托盤上的12枚硬幣去買食物;相反,它將整盤硬幣扔回了它們的公共生活區,接著逃 離實驗室,沖進公共生活區去找硬幣—銀行打劫,然後越獄逃跑!

公共生活區多出了12枚硬幣,七個猴子搶個不停,整個大籠子混亂不堪。陳進入籠子,試圖拿回硬幣,但猴子拒不交錢—它們已意識到硬幣是有價值的。陳只好靠 “行賄 ”要回錢:給猴子提供食物。這給猴子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課:犯罪不用付出代價,反而有利可圖!

隨後,異乎尋常的情形發生了:一只公猴沒有將搶到的錢換取葡萄或蘋果,反而向一只母猴走去,把錢給了它。這是“利他主義精神”感召下的自覺的金錢捐贈行為 嗎? 不!在撫摸了母猴幾秒鐘後,那兩只僧帽猴竟然發生了關系;而且一待好事結束,拿到硬幣的母猴立即將硬幣交給陳,買到了幾顆葡萄。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利他主 義,而是科學史上的首例猴子“賣淫”行為!這一幕讓陳百思不得其解。到目前為止,研究人員只一次針對一個猴子,實行嚴格限定的貨幣實驗。那麽,如果陳在猴 子的生活中直接引入 貨幣,結果會怎樣呢?

一旦猴子們手裏有了錢,它們就會迫不及待地去“嫖娼”,同樣也可以料想,猴子謀殺者、猴子恐怖主義者、引發全球變暖的猴子汙染者肯定會充斥世界,不得片刻 安寧。毫無疑問,下幾代的猴子就會出場,替它們的先輩收拾殘局……

補充資料:

The New York Times 05年的文章:


做此研究的是Yale大學的Keith Chen


跟著篇文章有關的研究論文

除權息後股價計算方式

除權息後股價計算方式
1.唯有該公司除權息前一個交易日持有股票者,才能參加除權息。

2.除權息當天,該公司會以"除權除息日參考價"開盤。

3.除權除息算法:
假設一月一日小森買了一張股價80元的股票,二月一日為股票除權除息日
小森選擇參加除權除息,將獲得每股股票股利2.5元、現金股利2元。

問題一:除權除息日參考價??

除權除息日參考價
= 除權除息前一日收盤價 - 現金股利 / 〔1 + ( 股票股利 / 10 )〕

例如:除權前一日的收盤價為100元,現金股利2元及股票股利2.5元

則除權除息日參考價
=100元 - 2元 / ﹝1 + ( 2 .5 / 10 )﹞= 78.4元 (除權息日參考價)

而除權息後,小森
股數變為1000股 + 250股 = 1250股(因為面值10元為1000股,2.5元即為250股)
得到現金1000股*2=2000元

問題二:參加除權息後的買賣股票利潤??

(1)買進股票成本
小森在股價80元時買進1張股票,需付

現金:80,000元
交易手續費:80,000元 * 0.1425% = 114元

=>買進1張股票成本:80,000元 + 114元 = 80,114元=買進股票成本

(2)賣出股票所得

假設除權息日當天,小森以股價81元賣出這1張股票,得到101250元
( 81000元 * 1.250 〈張數〉=101250元 )

參加除權除息後,賣出股票需付

101250元 * 0.1425% = 144.28元(交易手續費),
101250元 * 0.3% = 303.75元(證券交易稅)
101250元 - 144.28元 - 303.75元 = 100801.97元 = 賣出股票所得

買賣股票利潤: 100801.97元- 80114元 + 2000元(股利)= 22687.97元 (股票買賣淨利潤)

除權息後的節稅算法

這部分是剛好班長說到參與除權息可以節稅的話題










假設小森持有1張鴻海,選擇參加除權息,將獲得股票股利2.5元/股、現金股利2元/股。

一旦小森參與除權息,將可獲得

 現金股利:
1000股*2(現金股利)=2000元

 股票股利:
1000股*2.5=2500元 (以1股10元計算)

 共計4500元

而小森的所得稅率為6% ,

參與除權息將獲得政府退稅公式如下:

可扣抵稅額- 股利所得(包含可扣抵稅額)*所得稅率
 = 4500*14.03%-4500*(1+14.03%)*6%
 = 323.469元 所以政府必須退稅323.469元@@

 [註]: 股利所得(包含可扣抵稅額),看不太懂的話,看下面說明例子

 配息4500元,扣抵稅額14.03%(假設指的是營所稅抵繳4500*14.03%=631.35元),那你這筆配息的實際所得是5131.35元而非4500元.

 此時如果你不含這筆配息的所得稅最高稅率已是6%,加上這筆股息收入也還是6%時,那這筆5131.35元的所得要繳5131.35*0.06=307.881元的稅

但之前公司已繳交631.35元的營所稅,在兩稅合一後,這筆配息會讓你多出323.469元的退稅權利.

"軟著陸"與"硬著陸"

軟著陸(soft landing)和硬著陸(hard landing) 2007年11月13日 15:13:28  

來源:新華網

 “軟著陸”的基本經濟含義是:國民經濟的運行經過一段適度擴張之後,平穩地回落到適度增長區間。“軟著陸”是相對于“硬著陸” 即大起大落方式而言的。打一個比方說,有兩個人分別從一架飛機上跳下來,目的是著陸。前者背著一個降落傘,打開後慢慢地在指定地點 著陸;後者什麼都不背直接跳下,頃刻之間就能著 陸,當然地面要有相應的保護設備。那麼,前者的行為就是“軟著陸”,後者的行為就是 “硬著陸”。“軟著陸”漸進而平緩,“硬著陸”痛 快而迅速,兩者所付出的成本不同。“軟著陸”所付出的成本是一個降落傘,“硬著陸 ”所付出的要多,首先要制造一個幾百平方米面積、十米以上厚度的足夠柔軟的墊子,其次要求跳下的人身體要足夠好,要能夠達到即使大 頭衝下落在墊子上爬起來後還能“吃嘛嘛香”的程度,第 三,要求跳下的時間不能有一秒誤差,否則後果就慘不忍睹了。 可見,“軟著陸”和“硬著陸”雖然都能達到“著陸”的 目的,但是二者所付出的成本不同,所引發的後果也不一樣。前者在過程中相 對平緩,追求漸進發展,可隨時調控,後遺症少,但用時較長。 後者能夠輕易一步到位,但風險較大,過程難以控制,後果有時會嚴重到難以收拾的地步。